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给整个社会也包括全球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这一年“勇敢、担当、战疫、领跑、感动、扶贫、智慧……”诸多点赞的关键词频频出现在网络上,这些词是全球对中国民航的赞扬。2020年对于民航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疫情将民航业迅速打至冰点,全球民航业都在“绝境求生”,迫使全球航空市场格局、商业模式加速发生变革,航空公司思考行业形势、战略调整及发展趋势,以求探索创新渡过危机,打造后疫情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关于这个民航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发展,今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又将提出哪些和民航有关的建议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通航飞行审批繁琐,应扩大备案类飞行计划范围
李健认为,深化低空空域改革促进通用航空发展是重中之重,并建议围绕三项重点推动有关工作: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加快低空空域改革步伐。以各低空空域通航飞行小时数作为低空空域改革量化评价指标,推动深化山东日照、四川低空空域综合管理改革示范成果,全面推广全国空域精细化管理试点成果,形成军民参与共建的低空管理机制,尽快将低空空域资源大幅释放,实现空域资源对通用航空的有效供给。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提高低空飞行审批效率。一方面,推广军民一站式飞行计划服务平台,促进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军事航空共赢发展;另一方面,研究扩大备案类飞行计划范围,长远上规划研究飞行计划审批制向负面清单制转变,实现大部分通航活动备案即可飞行。同时,大力推进低空通信、雷达覆盖,完善低空预警探测体系,并对通航飞机加装监视设备,确保通航飞机“看得见、见得着”,提高低空用户飞行效率。
三是坚持需求导向,加快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建议加快把试点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和做法转化为法规和标准;进一步推进全国低空目视航图制作和发布,加快推进三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全面运行。同时切实发挥运输机场公共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加强对通用航空飞行的保障服务,确保通用航空飞得起来、飞得顺畅。
李建指出,当下一些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包括:低空空域改革进展缓慢,低空空域资源供给不足,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审批程序繁琐、效率不高;通用机场建设滞后,审批层级高流程多;以及地方政府普遍缺乏对通用飞机自主研发制造和通航企业经营盈利的扶持政策,导致投资增长乏力、消费拉动作用有限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加快推动5G上飞机
为促进5G+航空的创新应用融合,张云勇提出建议:跨界协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5G应用,共享发展红利;加强利用5G安全关键技术以及推动4G/5G在民航客舱应用的政策开放等。张云勇指出,当前的5G应用推广依然面临着民生示范不足的问题。其中,5G网络对高速铁路的营运生态尚缺少全面的覆盖支撑和飞机上网就是典型的案例。
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大学副校长霍晓丽:建议支持加快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霍晓丽在支持加快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在“十四五”相关规划中进一步明确郑州机场发展定位,支持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二是支持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将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相关规划,指导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支持在郑州布局高铁货运,利用米字形高铁成网优势,依托郑州高铁南站和郑州机场积极发展货运空铁联运。
霍晓丽表示,加快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可服务支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更好发挥郑州机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副总经理李永林:建议适时将航空等行业纳入碳市场
李永林建议,加快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制定碳配额分配机制,健全完善碳市场管理层级,有效促进碳减排。其中包括:扩大覆盖范围和参与主体。建议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适时将石化、建材、钢铁、有色、航空等行业纳入碳市场,设计更多的交易品种和准入机制,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提高碳市场活跃度,提升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参与度。
李永林介绍,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减少整体减排成本,并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并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1月,我国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目前全国碳市场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为了更好地推进完善碳交易市场,需要加快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建设,科学制定碳配额分配机制,健全完善碳市场管理层级,有效促进碳减排。
全国政协委员、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倡导通用航空的公益属性
严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训练大纲,指导应急救援队伍加强贴近实战的应急救援能力训练。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应急救援训练航时纳入航空补贴范围,激励通航企业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执行应急救援任务飞行能力。
三是制定应急航空救援直升机机型标准,按照重型机主战、中型机和轻型机战训结合的指导原则,合理配置航空器,减轻财政压力,提高训战效能。
四是创新政企运力共享模式,释放直升机单机运力,无限时保障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
五是国家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家民航管理部门共同建立通航企业救援直升机信息库,大力倡导通用航空的公益属性,鼓励各级政府、通航企业做好政企合作试点工作,为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供成功经验。
严彬指出各级政府受经费限制,采购通航企业航时数量仅能满足应急救援实战和综合性演练,无法满足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常态化训练的需求。需要“无限时”的飞行航时加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支撑贴近实战的常态化人机一体化训练,做到协同指挥、训战结合,提高打赢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海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
李海鹰立足民航领域,围绕服务国家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航空市场的内需循环体系,认为民航领域须要抓住扩大内需的精准发力点,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民航可以从六大方面着力:
一是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数字化升级;三是盘活中小机场资源;四是深挖支线航空潜能;五是培育短途运输市场;六是激发通航活力。
李海鹰指出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除了基础性的航空客货运输,以及采购全球航空服务领域的大型国际厂商、供应商的航材零件、发动机维修服务等之外,还可以抓住四川天府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机遇。未来,全球客货飞机在成都两个机场起降中转将更加频繁,由此将催生出飞机维修服务需求,可以依托四川省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先天优势,大力推进飞机部件维修、飞机拆解和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等项目落地,积极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条。
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建议将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迁建项目列入国家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
王祖伟提出建议:将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迁建项目列入国家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助力黄山加快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王祖伟表示,迁建黄山机场是促进安徽民航业发展、构建皖浙赣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需要,是黄山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谭瑞松:加快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提交的关于落实党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加快发展制造业“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提案,聚焦创新密集型制造业的特点和重要性,提出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依托航空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提案得到了参会各界委员的热烈响应。
谭瑞松建议,依托航空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发挥航空工业集团和先进制造业领军企业的战略性作用,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打造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面向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培育和发展全球领先的“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构建起中国特色、先进完备的“数·智”能力体系和创新卓越的“数·智”产业生态。面向21世纪中叶,使中国制造业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支撑中国和世界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谭瑞松说“未来15年,我国军民用航空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的显著份额,我国航空工业面临极为广阔而强大的市场和发展需求,拥有极为丰富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和发展场景。航空工业集团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把‘数·智能力体系’ 建设作为与科技、产品和产业并列的发展主线,攻克设计-试制-试验各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瓶颈,推动航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协同,打造面向产品和服务全寿命周期的‘数·智’保障能力,推动航空工业向更加敏捷、精益、高效、融合的方向转型升级。”
航空工业集团光特级技术专家羊毅:培育航空制造业 引领科技创新
航空装备制造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制造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国家在航空技术与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集团光电专业特级技术专家羊毅,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一名科研工作者。从业31年来,她深耕机载光电装备研发工作,是我国多型机载光电装备核心技术研发的先行者和拓荒人,仅“十三五”期间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防发明专利就有16项,是一名执着的“追光者”。
羊毅表示,航空装备制造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强,提高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吸引国内更多优质资源进入航空装备链。将航空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能够带动众多产品升级换代,牵引科技创新。
人大代表、航空工业贵航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吕惊雷:推动航空产业跨界联动、跨域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贵航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吕惊雷提交了将“空中丝路”计划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议案,建议将“空中丝路”纳入“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在国家层面予以宏观协调。
“空中丝路”计划聚焦互联互通和应急安全两个领域,以航空制造企业、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及通航、机场等运营企业为主体,通过贸易、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联合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航空产业基金等航空用户和资本提供方,提供航空产业系统解决方案,促进航空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实现陆、海、空的立体交通互联。
“空中丝路”是航空产业界联合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战略,面向航空全产业链提出的资源整合方案;是推动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的航空产业统筹方案。“空中丝路”涵盖航空全产业链合作,业务范围包括航空产品贸易及产能合作,机场及临空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航空装备应急安全保障、商用及通用航线运营等领域。
吕惊雷建议,支持“空中丝路”联盟发挥行业协调作用,鼓励设立“丝路航空”基金,推动航空产业跨界联动、跨域融合发展。将“空中丝路”纳入“一带一路”整体规划,由航空委员会制定 “空中丝路”指导意见,推动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产业协调机制。选择“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基础好、合作意愿强、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予以重点推动。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洪都副总工程师崔彦勇:增强航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洪都副总工程师崔彦勇在会议期间表示:当前和今后这一段时期,是航空强国建设谋篇布局的关键期。航空工业洪都在航空工业集团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做优做强做大航空等优势产业”重要指示精神,在企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航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要显著增强,成为国际国内民机重要参与者;质量效益达到世界一流航空企业水平,成为国内一流的民机产品提供商等”的2035年远景目标。
崔彦勇指出,在航空产业集群方面,要以南昌航空城建设和运营为契机,将航空城园区打造成为“绿色园区、便捷园区、智慧园区”的新型园区,形成以航空工业洪都为核心的航空产业聚集区。
在航空产业拓展方面,要推进瑶湖机场民用产业发展,组建专业的机场管理公司,建设飞行员复训基地,拓展通航飞行员培训业务,推动航空应急救援示范基地建设,激活初教六民用市场,将瑶湖机场打造成高标准运营的军民两用机场,竭尽所能擦亮江西航空产业品牌。
在航空产业能力建设方面,央地合作要精诚高效,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创新研发机制体制机制、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推动江西航空技术研究院、复材研发中心等合作平台结出硕果,积极争取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实验室落户江西。
为此,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提案,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在研发阶段,给予全方位政策保障,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第二,在市场准入方面,打破准入壁垒,适当放宽企业过往业绩的招标要求。第三,在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给予财税政策扶持,降低企业竞争成本。第四,在市场应用方面,设立国产化示范工程,加大对国产首台(套)高端装备应用推广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制造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李志强:加快军工行业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应用推进航空工业数智化能力建设
李志强提案是建议加快军工行业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应用。
一、通过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为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应用指出明确的路径,即在国家秘密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允许使用该技术;
二、通过加强技术研究,提出一种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在军工行业应用的安全模式,即要保证该技术在既定模式下的使用都是安全可控的;
三、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基础好、需求强的企业进行试点,并对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加快相关标准和管理指南制定,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应用推广。
在李志强看来,“十四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更强烈的高质量发展诉求,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的需求。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创新,既包括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思维理念方面的创新。“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方面,军工行业要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应用和推广这类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建议加快我国航空运动产业化发展
陈爱莲提案是建议加快我国航空运动产业化发展:
一、深化航空运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航空运动产业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二、规范航空运动行业法律法规管理,完善航空运动产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三、鼓励社会投资培育航空运动市场,强化航空运动产业专业人才培养。
陈爱莲认为,航空运动在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中具有三大发展前景。其一,通用航空产业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新兴产业,其中低空旅游项目的开展,同时还为旅游产业提供了新的旅游业态;其二,航空运动赛事活动、航空飞行营地等,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亿万群众的休闲生活及品质,其释放出的消费热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其三,航空运动的持续发展,将撬动一个万亿级消费市场的形成,从而带动通用航空器生产制造与通用航空运营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研发中心型号总设计师吴希明:建议组建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
两会期间,吴希明带来了一份《关于强化航空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航空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议》,他提出:
一、要支持航空工业以中国航空研究院为基础,建设航空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打造航空科技创新的龙头、领飞的头雁;
二、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思路,组建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以国家实验室为统领完善实验室布局,推动国家、国防、军队、企业实验室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相互衔接的航空实验室体系;
三、发挥举国优势,打造航空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吴希明分析,新时期航空工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对标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航空工业在科技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还存在很多“堵点”、“痛点”和“难点”,难以满足建设航空强国对战略科技力量的紧迫需求。打造属于中国人的航空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是将这些“堵点”转化为“高点”、“痛点”转化为“热点”、“难点”转化为“亮点”的途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樊会涛:抓住机遇打造航空科技创新的国家平台
樊会涛建议:
一、创新需要平台,而实现创新更离不开人才。“国家把创新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对于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科技创新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青年人才在这里大有可为,所以青年人才要抓住机遇,勇挑重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新时代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二、希望能够“建立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勇挑重担的长期性制度;允许失败,科学合理地看待青年人才在科研中的失败。”
三、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樊会涛说继去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国家实验室建设,可以看出来党和国家对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那我们就更应该下大力气做好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的论证及后续工作,使其成为航空领域最重要的国家创新平台,打好航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航空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全国政协常委王昌顺:统筹实施航企能耗与碳排放管理
王昌顺建议:
一、应以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统一,作为现阶段民航航企能耗与碳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利用我国民航规模和市场优势,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民航相关标准制定,共同推动实施,为全球民航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
二、要利用较为完善的民航体系垂直化管理条件,实现对航企能耗的有效监控、对排放数据的立体分析,准确把握行业能耗趋势,提出科学合理的能耗控制标准,推广切实有效的节能降耗举措。
王昌顺认为,在顶层设计上,应高度关注国际形势,结合我国民航业发展实际及对外谈判进程,切实统筹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在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发挥民航主管部门、航企、社会组织等单位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绿色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民航环境治理。还应在国际上,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倡导并践行公平公正的全球民航环境治理新理念,在顶层设计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我国航空运输企业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国内国际相关标准上,积极研究和参与制定,努力实现民航绿色发展相关资源要素的内外双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建议制定中国民航业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方案、全力支持国产民机运营 。
王昌顺建议:
一、应以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统一,作为现阶段民航航企能耗与碳排放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利用我国民航规模和市场优势,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民航相关标准制定,共同推动实施,为全球民航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实践和中国智慧。
二、要利用较为完善的民航体系垂直化管理条件,实现对航企能耗的有效监控、对排放数据的立体分析,准确把握行业能耗趋势,提出科学合理的能耗控制标准,推广切实有效的节能降耗举措。
王昌顺认为,在顶层设计上,应高度关注国际形势,结合我国民航业发展实际及对外谈判进程,切实统筹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在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发挥民航主管部门、航企、社会组织等单位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绿色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民航环境治理。还应在国际上,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倡导并践行公平公正的全球民航环境治理新理念,在顶层设计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我国航空运输企业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国内国际相关标准上,积极研究和参与制定,努力实现民航绿色发展相关资源要素的内外双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建议制定中国民航业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方案、全力支持国产民机运营
刘绍勇指出我国民航业应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尽早制定中国民航业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方案,推进民航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刘绍勇提出建议:
一、创造高质量发展的航空运营环境。对国产民机所需航权应当全面开放,不受通航点数量限制。为国产民机运营按需专门配置优质时刻资源, 以及形成国产民机专门的管理体系。
二、创造全方位的财税支持政策。对国产民机运营给予减免流转税、免除民航基金以及减免起降费、提供免税航油等支持;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国产民机的支持力度,做好机场周边交通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便捷旅客的出行需求。
三、创造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支持航空公司在国产民机规模化运营初期优先选择在主基地运行,以增强运行保障能力;支持制造商建设技术支持和现场援助专业团队,建立对标世界一流的客户服务体系,向航空公司提供航材备件、机务维修、现场支援等综合服务保障。
刘绍勇在今年“两会”提交了两份提案:一是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建议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尽快研究制定中国民航业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方案;二是我国国产民机正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时代,把国产民机运营好意义重大,建议全力支持国产民机运营。